“我不是来找工作的,是想做些企业调查。”昨日,在太原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太原科技大学大二学生张珊珊说,她已经连续三次参加招聘会了。作为该校创业协会的成员,她想利用课余时间,做些企业的调查,内容包括企业面试案例、企业骗人招数,等新生入学后,向新老会员们讲解。

    事实上,“张珊珊们”的行为却遭到了众多企业的反感。多数企业认为,在校大学生只面试不求职,浪费了企业的时间,把企业忽悠了。“企业招聘时会将许多客观因素考虑进去,但这并不能代表是在忽悠求职者。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求职也不是开玩笑,希望这些大学生不要自以为是地将求职失败的责任一味地推到企业身上。”泰康人寿山西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陆清说。

提前进场搜集面试案例

“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做些兼职,有些就会碰到企业招聘兼职人员的骗局,或者在毕业时遭到企业忽悠。”张珊珊称,为了让更多学生避免受骗,增强参加面试的能力,为将来的求职提前做准备,他们想到招聘会现场搜集案例。

和张珊珊一起参加招聘会的还有该校美术系的三名大二学生,他们也是创业协会的成员,此次他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轮班参加招聘会。整场招聘会中,他们可以说是最活跃的几位,不仅在许多企业的摊位前“实地作战”,而且还主动出击与真正的求职者搭讪,以此来获得案例与心得。“我们准备将这些案例制作成企业面试、防骗全攻略手本,方便新老会员翻看。”张珊珊说。

两次招聘会后,美术系学生胡姚已经参加了三家企业的面试,得到了不少面试经验。在她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自己参加企业面试的心得体会。

“这些仅仅是参加三次招聘会的战果,在九月份新生入学之前,我们还要继续积累。”张珊珊说,他们会尽快将面试、防骗全攻略手本制作出来。

企业很反感,认为被忽悠

“尽管有些企业存在忽悠求职者的行为,但是这些大二、大三学生不求职,却打着求职的幌子来参加面试,岂不是浪费我们的时间?”陆清表示,对此,多数企业的招聘人员认为,自己被这些在校大学生忽悠了。

招聘会现场一家连锁酒店的招聘人员直白地说,由于他们还要开几家连锁酒店,需要几百名服务生。可是担心求职者认为企业招聘过多服务生是有某种企图或者认为企业是新开业的,他们只能将招聘人数明确到50人。但是在招聘过程中,基本上是来者不拒,除非实在差劲的不予录用。他认为这是企业的经营策略,并不是忽悠求职者。

同时,太原59中的招聘人员也称:“校长安排我只招一名英语教师,但我们总得有选择的余地吧,所以就写上招聘两名。”他指着个人信息表继续说,“你看,一上午已经有十几个人报名了,有竞争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啊。”这名招聘人员认为,这并不是求职者认为的忽悠,而是供大于求造成的。